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大幕在上海拉開,這場全球矚目的經貿盛會不僅是各國企業展示前沿技術的舞臺,更是觀察中國產業政策與市場趨勢的重要窗口。連續八年參展的松下,以“美好生活從家延伸到城市”為主題亮相消費品展區5.1號館,其亞洲首 發的“兩端賦能”AI戰略布局,深度契合中國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政策導向,成為外資企業參與中國數字化建設的典型樣本。

圖:第八屆進博會松下展臺
政策同頻:松下AI戰略錨定中國數字化發展脈搏
當前,中國正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、數字化轉型,《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》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范》等政策密集出臺,明確提出要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消費、產業領域的雙向滲透,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,松下的“兩端賦能”AI戰略,恰與這一政策導向形成共振。
“兩端賦能”是松下AI領域的核心戰略,旨在通過一端聚焦直接服務用戶與場景,另一端深耕AI產業底層支撐,形成全鏈條價值布局。在服務用戶與場景方面,松下通過智能家電、空間、服務及解決方案等,將AI能力深度融入生活、生產場景,為用戶提供個性化、智能化的服務體驗;在產業基建支撐方面,松下則致力于為AI算力關鍵設備提供核心元器件、關鍵材料、設備等支持,確保AI技術的穩定運行和持續創新。

圖:松下控股株式會社全球副總裁、集團中國東北亞總代表本間哲朗
從消費端看,松下推出四筒全熱泵洗烘護一體機Alpha G5和“1+N+X家庭智聯空間系統”,滿足中國消費者對“智慧生活”的品質追求;從產業端看,松下導電性高分子電容器、“MEGTRON”多層基板材料等產品,助力中國生成式AI服務器產業發展。這種消費端+產業端的全鏈條布局,既響應了中國“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”的號召,也為松下在中國統一大市場中搶占發展先機奠定了基礎。
在中國推動外資企業深度參與國內大循環的政策背景下,松下的戰略布局具有典型意義,其扎根中國47年的本土化歷程,以及“只有在中國市場獲勝的企業,才能在全球勝出”的市場信念,體現了松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投入與戰略信心。而AI戰略的推出,更是松下在技術層面與中國數字化進程同頻共振的關鍵一步。
雙端發力:AI技術重塑生活與產業的松下路徑
1、消費端:從“設備智能”到“空間智能”的生活革命
松下在消費端的AI創新,以全球**四筒全熱泵洗烘護一體機Alpha G5為典型代表,將約5㎡洗衣房濃縮進普通洗烘套裝的體積,帶來“一臺就是一間洗衣房”的全新體驗。內置76顆智能芯片組成的α-Agent智核中樞,可自動識別衣物材質、分析污漬成分,精準匹配洗烘參數。用戶通過α-Chat AI語音助手即可下達全流程洗護指令,甚至能通過可取下的α-Watch智控星環隨時隨地便捷操控,這種硬件精密化+軟件智能化的組合,徹底重構了傳統洗護體驗。
Alpha G5的技術突破不僅在于功能集成,更在于對中國家庭空間痛點的精準解決。其整機壓縮至1738mm人性化高度,上筒下沿不超過 1.2m,符合中國人日常操作習慣;600mm精工機身實現15KG洗+22KG烘大容量,四筒共用一套水路、電路和風路,機械精密度提升2倍,既節省空間又確保運行穩定。這種小體積、大功能的設計,正是對中國城市家庭空間有限但需求多元現狀的回應。

圖:松下四筒全熱泵洗烘護一體機Alpha G5
不止于單一產品,松下的“1+N+X家庭智聯空間系統”將AI能力擴展至全屋場景。以廚房為例,冰箱的AI攝像頭可識別食材保鮮狀態,自動聯動烤箱、微波爐生成烹飪方案,用戶一句“根據冰箱庫存,推薦一份晚餐”即可啟動全流程智能協同。這種從設備智能到空間智能的躍遷,正是對中國家庭解放雙手品質生活需求的精準回應。
2、產業端:AI基建的“幕后支持者”
在產業端,面對生成式AI的全球熱潮,中國的生成式AI服務器需求高漲,松下憑借其在硬件領域的優勢,為產業賦能,成為全球AI服務器產業鏈的關鍵供應商。其導電性高分子電容器、“MEGTRON”多層基板材料等產品獲市場高度認可,2024年面向AI服務器的電容器銷售額翻倍,面向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“MEGTRON”的銷售額增長70%。在本次展會上,松下還特意帶來了亞洲首 發的、用于冷卻服務器的液冷泵馬達,未來計劃在杭州馬達工廠進行生產。這些核心元器件的技術突破,為中國AI服務器產業提供了關鍵支撐,體現了松下在全球AI硬件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。
為進一步把握市場機遇,松下持續加碼在華產業布局。2023年9月,松下電子材料(廣州)第四工廠投產,聚焦5G電子材料,投產后總產能提升1.35倍;2024年10月,松下電子材料(蘇州)新項目開工,將建設5萬平方米智能綠色工廠,生產集成電路新材料;2025年9月,松下電子材料(上海)新工廠動工,完善區域內半導體材料供應鏈。這一系列投資,不僅強化了松下在AI硬件領域的產能優勢,更以“China for Global”模式,將中國市場的創新成果反哺全球AI產業。
展臺解析:“從家到城”生活圖景的全景式科技敘事
松下903平方米的展臺以“Finder”取景器為設計理念,聚焦生活價值點,通過三大板塊構建起“美好生活從家延伸到城市”的生活圖景。
1、重點展示區:AI 家電的創新秀場
AI家電的展示Alpha G5洗衣機無疑是焦點所在,其543mm超大純平嵌墨晶視窗、鉆石切割內筒的設計,將工業美學與AI功能**融合。現場展示中,用戶通過自然語音指令即可完成復雜洗護操作,α-Watch智控星環的遠程操控功能,更是引發了觀眾的濃厚興趣與操作體驗熱情。這一產品不僅是技術創新的體現,更是松下“Future Craft”(未來工藝)設計理念的落地,將前沿科技與人性化設計結合,打造兼具功能性與美學價值的智能家電。
Panasonic Design展區還呈現了松下上海設計中心的創新成果,融合松下設計DNA與中國文化的家電產品系列,多款產品榮獲iF設計獎、紅點獎,展現了松下對中國市場的深度理解。

圖:松下進博會Panasonic Design展區
2、生活空間展區:全生命周期的場景解決方案
聚焦存量住宅翻新,覆蓋中國家庭全生命周期,松下將“好房子”1比1還原帶到進博會的現場。針對不同人群的空間翻新提案,直擊中國家庭的真實需求——
為都市達人夫婦打造的多變客廳空間:從電視中心升級為集社交、辦公、閱讀于一體的智能樞紐。松下全感空間定制Reboot Space再現自然風;全新6恒氣候站,可實現空氣環境的溫、濕、氧、潔、靜、風6項恒定,并可與照明系統聯動,根據生活場景輕松切換閱讀、入睡、觀影等多種模式,提升空間價值……一廳三用,社交、辦公、休閑瞬時切換,滿足社交聚會與居家辦公的多元化生活需求。
為四口之家打造的注重互動的廚房空間:整體喜馬拉雅系列櫥柜與嵌入式廚電套系融為一體,搭配新一代I-Shelf實現整潔高效的空間利用率,結合中央島臺設計,將餐廚一體的動線合理規劃。這里不僅是烹飪場所,更是家人情感交流的中心。
為精致悅己之家打造的衛浴空間:采用四分離布局,打造“專屬美容護膚空間”,解決早晚高峰排隊、洗漱用品雜亂等痛點,守護女性悅己時光,感知身心狀態、獲得治愈和放松。
為活力銀齡夫婦打造的舒眠臥室空間:以健康睡眠系統、減震地板等構建安全舒適的養老空間,智能調控溫度和光線,助力改善睡眠質量,體現了松下對銀發群體的關懷。
這些場景化解決方案,不僅展示了松下家電與住空間的智能化成果,更體現了其對中國家庭全生命周期需求的深度洞察。

圖:松下進博會生活空間展區
3、公共空間展區:產業布局的跨界實力
公共空間展區分為移動出行和智能制造兩大板塊——
移動出行板塊:展示面向電動汽車的駕駛艙解決方案,以及傳感器、壓縮機等設備,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了智能化升級路徑。還有在中國進行開發、制造、銷售的軌道交通站臺門解決方案,現在已拓展至全球范圍。
智能制造板塊:焊接機器人、AI服務器模型等展品,展現了松下在工業自動化與算力基建中的雙重角色。焊接機器人可實現汽車座椅的高精度焊接,AI服務器模型則直觀呈現了松下核心元器件在數據中心的應用,體現了其從消費端到產業端的技術延伸。

圖:松下進博會公共空間展區
本土深耕:研發與生態的雙輪驅動
松下在中國的AI戰略落地,離不開強大的本土研發支撐,松下電器軟件開發(大連)有限公司作為集團海外領 先研發中心,1050名工程師專注智能家電、車載系統等領域開發,自主研發的小型語言模型在保持毫秒級響應速度的同時,實現離線環境穩定運行,徹底解決了智能家電的隱私與連接痛點。
松下信息系統(上海)有限公司則擁有近500人的團隊,依托百年制造經驗,為智能制造、智慧辦公等領域提供120余種綜合解決方案,2024財年營收達4億元,并榮獲“跨國地區外資研發中心”認證。這一研發布局,使松下能夠快速響應中國市場需求,實現技術的本土化創新。
市場回報同樣亮眼,2024年度松下機電業務實現兩位數增長,2025年第 一季度營收與利潤繼續雙位數攀升。更值得關注的是其“全員 AI”的企業文化,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深度應用生成式AI,將大模型接入經營層、企劃、設計、CS等核心業務系統,這種組織能力的數字化轉型,為持續創新注入了內生動力。
結語:從技術展示到生態共建的進博價值
松下在2025進博會上的亮相,早已超越傳統的產品展示維度,其AI戰略的“兩端賦能”布局,既是對中國數字化政策的積極響應,也是外資企業參與中國產業升級的典范路徑。從支持自然語音控制與面料識別的洗衣機到為AI服務器提供關鍵支持的元器件,從定制化的家庭空間到智能化的城市基建,松下用產品矩陣詮釋了“科技服務于生活”的本質。
隨著進博會溢出效應的持續釋放,這些創新成果正加速轉化為市場商品。未來,希望松下依托本土研發智造優勢,在AI等領域不斷創新,為中國市場帶來更多優質解決方案,同時在全球舞臺展現更強競爭力,真正實現“關護無界 身心如悅”的品牌承諾。而松下在進博會上的精彩表現,也為外資企業如何深度融入中國數字化進程、共享發展機遇提供了有益借鑒。